资讯动态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首页/资讯动态

《邱毅带你懂船政》之一:重回总理衙门,看中国海军摇篮

【2019.09.11】

“一部船政史,半部中国近代史。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,福建船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而要了解船政文化,我们就要回到清朝的同光中兴时期。”站在复原后的福州马尾船政衙门(总理船政衙门)前,邱毅这样说道。“一部船政史,半部中国近代史。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,福建船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而要了解船政文化,我们就要回到清朝的同光中兴时期。”站在复原后的福州马尾船政衙门(总理船政衙门)前,邱毅这样说道。

据资料记载,在历经太平天国起义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后,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“中兴”时期——“同光中兴”。在历史中,也被称为“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”。


闽水东流,勇立潮头,江海之阔是马尾的底色,船政更是马尾无法被时代所磨灭的耀眼荣光。2019年8月,由中共福州市马尾区委宣传部、华人头条共同合作,并由台湾知名学者邱毅领衔共同打造的《邱毅带你懂船政》第一集节目,在福州马尾船政格致园开拍。原马尾造船厂历史陈列馆馆长林樱尧为此集的特邀对话嘉宾。

属于福州人最骄傲的记忆
船政衙门


1866年,闽浙总督左宗棠按照林则徐的嘱托,排除万难,在福州马尾筹办船政。1867年,船政衙门正式建成,也是当年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们家和办公室的结合体,处理公务、造船、船政人才培养等都在这里。


望着面前这座原样复原过的船政衙门,邱毅不禁感叹:“总理船政(事务)衙门从一开始就是左宗棠的设想。而在这之前,其实左宗棠曾和他的前辈林则徐有过这样一段湘江夜话。”

“林则徐和魏源一同提出:师夷之长以制夷,师夷之长以自强。也正因这句话,令左宗棠有了一个要建立现代化海军基地的构想。不过,左宗棠提上书时,似乎在朝廷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,很多人认为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来搞一个海军基地,更有人说根本就没有成立船政学堂的必要,只要有传统的科举就好了。那么,当时这个争议主要的焦点是什么?”邱毅提问林樱尧。


林樱尧答道:“当时左宗棠想要办一个造船厂,并不是心血来潮。他怀之三年,设想了三年。而追溯左宗棠想要创建造船厂的主要目的,其实是为了建立属于中国的近代海军。”

“他的这个思路其实来自林则徐。林则徐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跟当时的道光皇帝上了一份密折,提出:我们中国也要造船、造炮,造船必求其坚,造炮必求其利。林则徐的真知灼见,不但没有被采纳,还被昏庸的道光皇帝直接批复了四个字:一片胡言。但林则徐的这种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,其中一个便是左宗棠。”林樱尧补充道。


寥寥片语中,我们无法否认作为闽都四大文化之一的马尾船政文化,的的确确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。这里流动着一段段繁华与沧桑的往事,这里曾学潮澎湃,船影涌动。虽然,旧衙门毁于战火,但是按照旧衙门的面积和构造一比一原样复原的“新衙门”,仍是一副历经繁华后与世无争的模样。

高薪聘请洋人当教习
只为孕育真正的先进思想

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在历史的弹指挥间,福建船政真正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、高等教育、工业制造、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。

此外,福建船政更是中国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,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,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。

而说到对于西方现代科学的汲取,林樱尧介绍:“那时候的中国,还处在落后的农业国进程中,近代工业跟技术的知识几乎空白。所以,要学习西方现代科技,就要聘请一批洋教习。当时,找了一个法国人叫日意格来一同协助左宗棠办理治学。”

高价购买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;高薪聘请洋教习,实行“拿来主义”。船政学堂先后聘用日意格、德克碑为正、副监督,共81名洋师、洋匠。这些洋教习也在之后的福建船政创办及发展过程中,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


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中曾记载了“马尾”的由来:马江“在江右里,南台、西峡皆汇于此。江心有巨石如马头,潮平则没,潮退则现,故名。”

经过千百年来的锤炼,纵使沧海桑田、众生喧嚣,马尾船政精神却始终如一。不可否认的是,曾在这座城市建立而后兴起的船政精神,已经与它血脉相连,而一代又一代的船政后人,纷纷踏上代表着历史进程的发源地,与这座城市一起回溯百年前的记忆。

“为什么会把海军基地建立在马尾呢?”邱毅问。
“马尾是一个千年古港,易守难攻。从海口到闽江约有四十公里的距离,如果在旁设置炮台、训练舰队,加之天然的地形,就可以拥有一定的防守能力。而最关键一点则在于,马尾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淡水粮港,三面环山,一面环水,面对马江,江面水清土实,深可十二丈,潮至备之。”林樱尧说道。


作为中国海军的发源地,马尾船政走出的名人如过江之鲫,每一个都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赫赫有名,从林则徐到沈葆桢,再到严复、邓世昌、萨镇冰……无一不以爱国为己任。如今,被复原过的马尾船政衙门内,秀丽的檐牙屋角,清砖黛瓦,玲珑房舍,纵使岁月跌宕,船政文化的根源仍然绵延至今。置身于其中,漫步在那旧时回忆之中,想必那些曾经的壮士枭雄也会不甘寂寞吧,因为这里的街头巷陌,流淌着最美的人间烟火。

船政不但要办
还要发展我们中国的航运事业!

走至马尾船政衙门正厅,院内的会客室再现了当年一品文官沈葆桢的议事点滴。屋檐上飞梁画栋的雕花纹样,全部是以中式传统手工艺所制成;正厅的建造严格依照传统的榫卯结构,均没有使用一根钉子。


邱毅望着议事厅,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之处:“沈葆桢当年把总理船政(事务)衙门三位一体化,而三位一体就包含了办学、造船、练水师。这里就是沈葆桢当时用来会客的议事厅了,但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,当时的满清政府财源匮乏,而要三位一体,无论是造船、办学,还是练水师,事事都要钱,那么这个钱从哪里来的呢?”


面对邱毅的疑惑,林樱尧回答:“左宗棠是一个谋事细致的人。在他离开福州赶往西北去前,便知道沈葆桢将会遇到很多困难,于是左宗棠把他的得力助手胡雪岩留下,负责协助沈葆桢。而胡雪岩要负责协助的其中一件就是筹款,虽然当时朝廷规定每个月可以拨5万两银子给船政学堂,开班会另外给40万两,但想要拿到钱,就绝非易事了。所以,便由胡雪岩去把款项拿到手。”


“其次,胡雪岩在江浙一带曾接触过西洋造轮船的工匠。于是胡雪岩将他们聘请过来,与马尾当地所聘请的工人一同完善船政学堂。”林樱尧继续补充道。

历经千难万险,遭遇百般阻扰,因为他们的坚持,才令船政的荣光绽放出炫丽的花火。而办理船政学堂只是个开始,面对当时四面八方的质疑与阻扰,当时拥有政治实权的洋务派代表李鸿章也坚决表示:船政不但要办,还要发展我们中国的航运事业!


1873年,李鸿章正式创建了第一家轮船招商局,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。100多年后,2019年4月12日,轮船招商局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,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“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(第二批)”。

求是堂艺局
招生标准之严苛,不亚于北大清华


清同治五年(1866年)末,随着近代造船工业的诞生,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海军人才,左宗棠提出“开设学堂,延致熟习中外语言文字洋师,教习英、法两国语言文字、算法、画法,名曰求是堂艺局,挑选本地资性聪颖、粗通文字子弟入局肄习”。

在考科举光宗耀祖的时代之中,求是堂艺局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始系统性学习理工科的学校。


林樱尧对于招生标准解释:“船政学堂早期叫做求是堂艺局,于1866年底开始第一批招生。求是堂艺局的学生不仅要学基本课程,还要学习我们现在概念中的理工科。在当时,整个社会的主流还沉浸于走科举道路,通过学四书五经,考取举人进士来实现光宗耀祖。而求是堂艺局所学的理工科,令很多人都不能接受,所以有钱人家的子弟都不来。但是沈葆桢反复动员,针对出身贫寒的学生进行扶持。例如:凡是录取者,吃穿住全免,一个月补贴四两白银;此外,在三个月举行一次的考试中,成绩优异被列为一等的,还额外奖励十块银元。”

邱毅听罢,震撼道:“以当时的社会背景,一般的家庭大概一年的花费也就十几两了。”

虽然,求是堂艺局出行了一系列的福利来吸引学生报名,但针对是否能具有学习潜力,却拥有一套十分严格的准备。首先,报名的学生要进行考试,由沈葆桢亲自出题,只招考最优秀的学生。学校实行最严格的“宽进严出”制度。入学考试的题目之一是“大孝终身慕父母论”的作文一篇。

“开艺局之日起每隔三个月考试一次,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,其学有进境,考列一等者,赏洋银十元,二等者无赏无罚,三等者记惰一次,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。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,其三次连考一等者,于照章奖赏外,另赏衣料以示鼓励。”


学堂将学生分为轮机与驾驶两班,课程则由基本数理化、英法文与古典汉语开始。由浅及深,学制五年,学科术科与舰上实习并重。

邱毅补充:“那时候的船政学堂还分前学堂跟后学堂。前学堂主要学习造船技术,后学堂主要学习轮船驾驶技术。前、后学堂的教学语言还不同,前学堂以法文为主体,后学堂以英文为主体。淘汰率之高!”

1867年2月,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,寄址福州于山白塔寺等3处。首期招收学生105名,开设驾驶和造船专业。6月,迁至马尾新校舍。

世人多知左公柳
却不知“沈公榕”


在祖国的西北大漠和东南沿海,各用两棵树来标志中国近代史的进程。左公柳见证了新疆的收复,沈公榕却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。

《邱毅带你懂船政》第一集的结尾,来到了船政格致园内的“沈公榕”。面对面前枝节繁茂的大榕树,历史的痕迹扑面而来。


邱毅感叹:“这棵大榕树,是1866年船政学堂刚要成立的时候,沈葆桢带他的幕僚一同亲手种下的。这个榕树具有两个含义,一是代表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;二则代表了两岸的同气连枝。”

站在历经几百年朝代更替的榕树下,想象着沈公在栽榕时,或许也不曾想到船政事业竟如这榕树一样,枝垂气根,根又生树,蔚然成林。


如今,时光已逝,但园内满山的榕树攀山附石,层层叠叠,绿云压城,却都是沈公榕的后代,在默默诉说着一段段繁华与沧桑的往事。